憑借著龐大的用戶群體數量和活躍程度,微信謀求更多的功能擴展和利益增長點也是發展的必然,因此推出微信朋友圈廣告也可說是騰訊構思良久的關鍵一步。微信朋友圈廣告是借鑒了Facebook和Twitter正在使用的信息流廣告。在外觀上,有所區別的是朋友圈廣告右上角有一個推廣標簽,點擊標簽可以選擇“不感興趣”從而關閉此廣告。
一、首發朋友圈廣告引發的全民狂歡
2015年1月25日,“寶馬中國”、“vivo”、“可口可樂”等3個品牌的首批微信朋友圈廣告上線,迅即成為當晚朋友圈熱議焦點,特別是由此產生的衍生傳播使這次廣告試水成為了一場全民狂歡。因為此前有傳言,微信首批廣告是根據用戶消費能力而做出的定向推送,因此網上所謂“收到寶馬廣告是土豪,收到vivo廣告是中產,收到可口可樂廣告的是屌絲”的段子在朋友圈內火速傳播。一時間,幾乎所有用戶的朋友圈都被刷屏:有收到“寶馬”廣告者曬圖炫富,也有收到“vivo”和“可口可樂”者頻頻吐槽或自黑自嘲。這種廣告推送中形成的一種身份差異和象征引發了更多討論,其結果便是促成了廣告的多次傳播,就此而言,微信的首次廣告營銷是成功的。
二、朋友圈廣告熱潮形成的原因
從傳播效果理論來看,微信朋友圈廣告熱潮的形成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微信朋友圈廣告是結合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廣告方式:一方面微信龐大的用戶群體保證了“廣而告之”的廣告效果,另一方面還具備建立在“熟人社交”網絡的人際傳播效用,這兩點使得眾多大牌廣告商對此趨之若鶩。
1.朋友圈用戶數量龐大且活躍度高
微信朋友圈廣告熱潮的形成與其自身的發展狀況和潛力密切相關。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微信至今全球累計注冊賬戶數達11.2億,僅朋友圈內的鏈接內容分享每天已經超過30億次。微信朋友圈的用戶活躍度也非常驚人,76.4%的用戶會使用朋友圈來查看朋友動態或進行分享,這使得微信朋友圈成為廣告主非常看好的廣告發布渠道。
2.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分類投放
微信基于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實現較為精準的廣告投放,根據用戶不同的社會屬性定制個性化廣告內容,廣告的投放與用戶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愛好相關。比如首次試水的三個廣告品牌就是在2014年微信紅包現金流分析的基礎上做出的分類投放。
3.“熟人”互動效應有助廣告傳播
微信朋友圈是基于熟人關系的通訊社交媒體,這種“熟人社交”可以更好地提升廣告的傳播效果和價值。用戶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中誰和自己看到了同樣的廣告,如果朋友圈多位好友都對廣告點贊和評論,那么微信用戶看到朋友圈這則廣告的概率就會更高,同時這些點贊或者評論也會影響微信用戶的購買決策。通過這種“熟人社交”,拉近了廣告主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建立起品牌和消費者的信任度和好感度,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三、微信朋友圈廣告的弊端
1.朋友圈廣告的出現引起部分用戶反感
對于發布朋友圈廣告,微信提出了“廣告,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的口號,然而這種說法被部分網友斥之為“強盜邏輯”。而部分微信用戶評論刷帖等享受廣告的各種傳播行為也客觀上“綁架”了不關注廣告的用戶。雖然首批上線的三個廣告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但各方的調查數據都顯示僅有不到兩成的用戶對此表示認可。面對朋友圈廣告的出現,微信用戶更多的是吐槽。網友認為朋友圈廣告“利用社交圈內的攀比心理和身份標簽展示引發了轉發的狂潮,這不是廣告而是圈套。
2.后續廣告效果不盡如人意
隨著第一波朋友圈廣告投放的土豪屌絲之爭后,后續的oppo廣告、英菲尼迪廣告等雖然也同樣帶有話題屬性,但是傳播效果顯然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圖片加文字形式的朋友圈廣告缺乏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對用戶的感官沖擊不夠強烈,難以吸引注意,只能點贊或者評論的用戶體驗感也較低。雖然微信朋友圈廣告制定了投放計劃也通過制造話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但是隨著第一波廣告熱的降溫,朋友圈廣告效果走低是難以避免的。如果投放量過大的話還會造成對用戶的騷擾,這不僅會使用戶選擇屏蔽廣告,甚至會影響微信朋友圈的使用。就好像以前門戶網站上的主頁廣告,網友們會千萬百計的用更換瀏覽器,下載插件等方式屏蔽網站的廣告,或者會因廣告的干擾放棄對網站的登錄使用。因此,微信必須想辦法在商業利益與用戶體驗之間做出平衡,如果對廣告不加監管的放任自流,必然會導致活躍用戶的下降,QQ空間、微博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3.用戶隱私安全保障問題引發擔憂
第一批投放的朋友圈廣告就利用了用戶的一些隱私,例如微信紅包流量等。這些數據的使用會導致安全隱患,更會遭致用戶的不滿。大數據的應用實質上是一把雙刃劍,用戶在獲得更好體驗的同時面臨個人隱私被侵犯的風險。而且由于在法律層面上對個人隱私的界定模糊,導致“企業在灰色地帶‘掘金’的成本很低。一旦用戶意識到個人隱私被侵犯,舉證和追溯的成本高昂。”因此,現在迫切需要從立法層面加強對個人隱私的保護。
四、微信朋友圈廣告的冷思考
微信繁榮發展的背后也是問題頻出,如表面看似火熱的微商屢遭詬病,在朋友圈刷屏營銷問題尚未解決之際,此時微信朋友圈試水商業廣告難免有給人以激進營銷、舍本逐末之嫌。一旦用戶新鮮體驗感消失,熱潮褪去,微信朋友圈廣告該如何走的更遠不得不讓人冷靜下來認真思考。
1.根據受眾需求實現真正的精準營銷
雖然首批朋友圈的三個廣告品牌根據微信紅包流量的等級分別做出了針對不同人群的分類投放,但還遠談不上精準。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投放應該是滿足用戶的內心需求,在其采取購買行為之前將合適的產品推送給他。例如用戶最近比較多的查閱鍛煉健身的信息,朋友圈就應該推送相應的運動裝備和運動服裝鞋帽等,這樣根據用戶的潛在消費需求進行廣告投放才是真正做到了精準營銷。既“通過大數據手段,微信需要讓廣告成為對消費者有用的信息。[4]”通過大數據分析出用戶性別、年齡區間、消費能力和傾向等統計學屬性,并根據用戶興趣、活躍地點、上網習慣等制定出相應的廣告投放策略。當然這種投放的力度要適度,要優化,否則難免會對用戶造成干擾。真正的精準營銷是用戶和廣告商的雙贏,用戶可以免于垃圾廣告的打擾,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廣告商可以接觸到真正有效的潛在消費者,節省廣告經費。
2.提供豐富優質的用戶體驗
目前朋友圈廣告的形式主要為圖片加文字的平面廣告,互動也簡單局限于點贊和評論,這在現今流行的形式多變的富媒體廣告體驗中顯得尤為薄弱。在朋友圈廣告中要想實現更好的品牌體驗,必須要優化體驗內容設計。比如有些廣告可以模擬真實場景做成動畫或者游戲,加強用戶體驗的樂趣和刺激,而且在廣告的游戲中可以積累經驗值,用積分兌換優惠券等形式來鼓勵消費,并結合微信的即時通訊功能,在用戶點擊其廣告鏈接頁面時能夠隨時咨詢商品信息,還可以通過領取現金紅包或者優惠券的形式參與體驗。另外在用戶轉發或者分享該廣告時可以考慮形成討論群,在群里面分享對商品的評價及優惠信息,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推進品牌的口碑傳播,從而形成品牌認知、引導深度互動、促進持久的關注。
3.注重保護用戶隱私
微信朋友圈廣告上線以來,一直讓人困擾的就是如何在商業價值和微信的私密性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同于新浪微博的公眾媒體屬性的定位,處于強關系鏈的朋友圈廣告必須更加在意用戶的私密性。通過大數據做到精準投放,但也要掌握好廣告發布的頻率和用戶的容忍度,除此之外一定不能侵犯和泄露用戶的隱私。在經濟層面,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教授丁俊杰對此提出這樣的觀點“騰訊在通過微信朋友圈收取廣告費的同時,可以考慮回饋給用戶一定的補償。”在法治層面,國家需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讓微信朋友圈廣告也能有法可依,給用戶帶來安全感,放心接收廣告和互動甚至購買。而企業也需自律,規范網絡安全管理,起碼做到主動的“不作惡”,不利用用戶隱私謀取不法利益。這樣才能保證微信朋友圈廣告健康長久的發展。
微信推出朋友圈廣告,是對自身盈利模式的一次大膽嘗試。“從單純的即時通訊,到現在的生活服務、微信支付、公眾賬號,微信正在逐步構建屬于自身的生態平臺。憑借著龐大的用戶數量,微信介入社交媒體營銷浪潮的趨勢已不可避免,廣告“錢景”也被多方看好。然而如何能打造成功的商業模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從長期來看,微信必須不斷優化廣告投放,豐富廣告體驗的同時保護好用戶隱私,這樣才能做到用戶體驗、營銷效果和自身盈利模式的共贏。